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云南姚安花卉产业学院:“花田课堂”育匠才 产教融合香满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作者:夏亮 严琴 张素綦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清晨的云南省姚安县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内,17岁的李俊松仔细记录着非洲菊的色彩数据。作为一名姚安花卉产业学院“3+4”中本贯通班的首届学生,他一边学习云南农业大学的育种课程,一边在花拍中心实践。“过去觉得种花是门手艺,现在明白这是门科学,我们要帮家乡培育出更有竞争力的新品种。”

今年9月,姚安花卉产业学院正式揭牌。这座立足“中国花卉之乡”的产业学院,创新构建“政府统筹管理、学校主体实施、企业深度参与、高校协同办学”模式,成为云南省首个专注花卉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职教新高地。

在华冠花卉公司的智能温室内,高二学生王倩正在学习蝴蝶兰组培技术。“每周末都有企业导师手把手教我们控制温度湿度,上学期参与的‘花期调控’项目还获得了创新奖。”她边说边熟练地调整补光设备。

这正是产业学院推行的“教室+基地+企业”教学模式缩影。学院与县内3家花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按照“每周1天基地实操、每月1个项目实践、每学期1个岗位轮训”的方式,让学生真正融入产业一线。“过去招聘的学生需要半年适应期,现在毕业就能上岗。”华冠花卉总经理吴晓明表示,“我们参与课程设计,把最新技术标准直接融入教学,实现了‘毕业即就业’。”

“没想到中职学生也能圆本科梦。”今年刚被“3+4”中本贯通班录取的张晓雪激动地说。她在县职中期间参与的“高原玫瑰抗病性改良”课题,已被企业采纳应用。

学院创新构建“3+2”中高、“3+4”中本贯通培养体系,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建种苗研发课程,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智能栽培教材,形成了“中职打基础、高职强技能、本科重创新”的分层培养模式。

在学院新建的种苗研发实验室内,云南农业大学李教授正带领团队攻关“高原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”项目。“我们已收集保存86个地方特色品种,选育出3个适应性强、市场认可度高的新品种。”李教授介绍说。学院同步建成“花卉技术服务团”,深入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培训。花农刘师傅参加培训后,玫瑰优质花率提高了20%,“专家教我们识别病虫害,还帮我设计了水肥一体化方案,今年预计能多收入3万元。”

姚安县委书记林帮荣在揭牌仪式上表示:“我们要把产业学院建成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,让每一朵鲜花都成为群众致富的‘幸福花’,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”

截至目前,学院已培养培训各类花卉技术人才1800余人,助力全县花卉产业年产值突破19亿元。未来,这座扎根花田的产业学院将继续以产教融合为笔,描绘“一朵花带动一个产业,一个学院赋能一方水土”的乡村振兴新画卷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夏亮 严琴 张素綦)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